关于有效破解我市引进和留住人才瓶颈的建议---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关于有效破解我市引进和留住人才瓶颈的建议

2018-06-12 10:03:16  阅读次数:18504 次

关于有效破解我市引进和留住人才瓶颈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立市”战略,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逐步健全完善“1+X”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将高层次人才分为ABC三类,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对比已有政策有突破,对比国内政策有创新。我市人才队伍在规模、质量和效能上迈上新台阶,人才事业有了新发展。

目前,国内许多一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新政,以“可落户、高薪酬、高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加之我市的综合竞争力相比较弱,人才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导致我市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双瓶颈”现象日益凸显。

一是高层次和新兴产业人才匮乏。截至2017年底,全市人才总量40.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16.47%人才数量不足,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发展。院士、国家重点计划人才工程专家、创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科研人员占比仅为2%。电子商务、机器人设计、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产业人才更少,交通物流、经济管理、外语、金融等急需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限制了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另外,农村农技、创富带头人匮乏,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极大困难。

二是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实施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不够清晰、人才普惠性政策支持不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僵化、人才法治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我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三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人才投资水平相对较低,与经

济发展要求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很多差距。鞍山市近年来人才投资为3亿元,丹东市不低于2000万。我市自2016年起设立了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总量偏少,且落实不到位。

四是内部挖潜不足。近年来我市考入高校人数年均万人左右,而人力资源中心每年接受各类毕业生档案仅为8000份左右,大量优秀高校毕业生流失。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年均毕业生仅为6500人左右,专业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五是人才资源调控措施不多。对人才需求、人才结构分析前瞻性预测不够、针对性不强,对市场配置人才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能力不足。统一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还没有形成,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能力不强。

实现营口全面振兴发展,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破除我市引进和留住人才瓶颈。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新的人才引进使用观,破除思想思维瓶颈

要树立以项目吸引和承载人才的观念。以项目聚才,通过引来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聚集一批优秀人才,树立引智与引人并举的理念,实现项目与人才协同发展。要加速培育形成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对特定领域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要积极探索建立项目与人才对接机制,为重点项目配人才,为重点人才选项目。二是要树立以用为本的观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对高层人才要按照《营口市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营口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注重在“柔性”引进上下功夫。三是要树立人才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与相邻城市紧密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四是要树立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中主体作用的观念,让企业成为推动人才工作的主角。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机制,破除体制机制瓶颈

一是要建立健全宏观管理调控机制。把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管理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研究制定与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匹配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二是要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对各类人才按政策送上真金白银,给予货真价实的兑现,为人才引进提供坚强资金保障。三是要把人才引进与项目招商紧密结合。制定专项计划,在对外推介项目优势的同时,推出我市的人才政策,吸引各地优秀人才集聚。四是明确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力争做到“一站式”办理,以高效高质的服务,确保我市1+X”人才政策顺畅实施,努力在增强人才工作有效性上做加法,在束缚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上做减法,破除用人单位潜规则,实行阳光操作,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性工作机制。五是加强人才工作法治建设,优化人才法治环境,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三、多形式培养留住人才,破除人才匮乏瓶颈

一是要树立“大人才观”。针对我市“高精尖”人才匮乏,高校、科研院所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的实际,着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不拘一格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促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才尽其用二是要注重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力度。技能型人才(蓝领)更符合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三是强化职业教育培训,依托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营口农业工程学校等职业院校着力培养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订单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力度。四是要加大对本地区高中等院校的支持力度。在教师引进、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用人和分配制度上予以政策倾斜。对本地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和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人才,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毕业生留在营口就业。五是要加强人才政策,要明确部门和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避免形同虚设,产生负面效应。同时,要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强化全方位贴心服务,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努力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

四、丰富宣传形式,破除宣传引导瓶颈

一是丰富宣传载体。要不断创新观念和手段,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宣传工作。要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搞好阵地宣传,扩展受众覆盖面。二是借助活动宣传拓展企业、学校及各类人才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参加各省人才对接峰会、留学生交流会、沿海城市人才峰会、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及民营企业高校行等活动,加强人才政策宣传,与高校、企业、其他用人单位形成人才政策联动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统战等部门的职能优势,以举办各种活动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人才政策宣传。四是注重情感感召,以情感为纽带助推“人才回归”,吸引在外企业家、毕业生、家乡人回归营口,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