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 ---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

2021-10-11 10:42:13  阅读次数:52882 次

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

 

民盟营口市委员会

 

2018年,我市在主城区(站前区、西市区)设置了18个环卫工人休息室,从此,1014名环卫工人在工作劳累的时候终于有地方可以喝口水、擦把汗、歇歇脚,在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可以遮遮风、躲躲雨、取取暖,环卫工人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应有的温度。应该说,像设环卫工人休息室这样设身处地地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考虑的有温度人性化的举措还不是很多,城市还缺乏应有的温度。如,解决来营人员工作生活后顾之忧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他们尚未充分体会到城市应有的关爱;零工们长年在马路边斗严寒冒酷暑,没有专门的劳务市场遮风避雨;一些单位、小区周边没有施划足够多的停车位,有些单位门前私自圈占变成自家的“自留地”,非本单位员工不得入内;公共卫生间少而难找,且有些肮脏难入;有些广场设施损坏严重,高低不平、无法躲闪的马路井盖,被挤占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暗藏危险的障碍物,形同虚设的盲道和无障碍设施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这座美丽的滨城少了应有的共情能力。城市缺少温度,既体现出城市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体现出城市管理的粗放。

“城,所以盛民也”。人民有获得,城市才有温度。城市有温度,才真正是一座有幸福感的美丽城市。

一、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应牢固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的城市是营口人民的城市,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归根结底是要我们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温度。“人”应无性别、年龄之分,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处处彰显“人文关怀”。无论是城市设施的建设,还是公共服务的质量,或是精神文化的塑造,都要瞄准老百姓需求,讲究“人性化”,让治理更有情怀。

一是构建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在城市新建和改建道路中,优先保障人行、骑行、公交出行的路权。在老城区健全人车分流的标识,引导人车分流;人行道应平坦无障碍,不人为设置台阶、障碍物,不要有安全隐患;破损的路面、“拉链”后的道路要及时修补、恢复;在人行道上为电线斜拉线、自行车、报刊亭等留出合理位置;在渤海大街、金牛山大街等具备条件的宽马路上合理设置过街天桥;道路、广场、商场、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能够保证盲人、老年人和轮椅、婴儿车等顺利通行;红绿灯路口设置语音提示,提示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通行。

二是构建便捷、完善的生活环境。完善对引进人才、招商引资来营工作人员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让外来人员感受到营口城市的温度。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东部城区应增加热源,提高供热能力,解决老旧小区、供暖末端供暖不达标问题。应对体育健身、快递柜、菜市场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作出科学规划,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居民“触手可及”。已建成“口袋公园”要加强管护力度,利用城市的“边角余料”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就能遇见美。公园、广场要多植高大树木并合理配置遮阳避雨休憩设施。严格落实沿街单位内部卫生间对外开放的相关规定,并在城区道路旁设置可用卫生间提示。进一步增加公厕数量和提高整洁度。

三是构建舒适、宜人的公共环境。合理确定城市广场尺度与功能,避免规划建设尺度大而缺少人气的城市广场;避免铺装光滑的反光石材和凹凸不平的造型铺装;不要安装金属座椅和混凝土座椅;不要在游乐设施周边种植带刺植物;强化公园特色化、专题化的设计,提升人们对公共环境的融入感和吸引力;提升夜间亮化水平,考虑市民使用需求并保障夜间出行安全。

四是构建关怀、温暖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适老”服务,让“适老”服务进学堂,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时代;让“适老”服务进场所,推动公共场所“适老”环境迭代改善;让“适老”服务进大厅,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服务并行,提升老年人办事体验;让“适老”服务进万家,实现“智慧享老不离家”;让“适老”服务进社区,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充分考虑社会育儿需求,通过新建、改扩建支持建设一批0-3岁托育服务机构,提供一定规模普惠性托位,加强对托育服务的职业培训和监管,为家庭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接送方便、能负担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务。

二、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应实行精细化管理

建设既“好看”又“好用”,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的有温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有力措施。要从破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等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问题入手,倒查管理漏洞,不断探索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彰显城市温情,体现城市温度。

一是城市管理要突出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要完善城管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城管”工作新格局。要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齐抓共管、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要在全市试行“路长制”,为城市道路配上“管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

二是城市管理要体现精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让城市更亮丽、更温馨。如,环卫工人休息室数量少,兼顾不到较远的环卫工人,空间小,清扫工具占用休息空间,大部分卫生间不能使用,缺乏烧水等必备的生活设施,应在细节上予以完善改进,让这项举措更有温度;老旧小区改造要注意增加停车位,商场、酒店、银行和机关事业单位等门前增加临时公共停车位,治理门市商户违规侵占公共停车位,在一些居民小区道路两侧多施划停车位等。对一些允许、适宜停车的道板,要降低道路两旁边石的高度;在临街场所建设爱心驿站,为外来务工人员、城区零工、交通协辅警、城管协管员、快递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市政维修工等各类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 ”的暖心服务;注重对特殊人员的关怀,老旧小区改造要增加方便老年人出行的无障碍坡道,鼓励社会服务机构推出老年人助浴服务项目。公共场所要建设无性别洗手间、母婴室等;“小井盖,大民生”,窨井盖问题始终是典型的城市问题,治理“问题井盖”拖不得、慢不得。我市城区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漂亮了,但不能让小井盖拖了后腿。

三是城市管理要注重联动联治。城市综合治理和综合执法,往往体现在突击整治上,在常态化管理中,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一些涉及到多部门的工作往往得不到有效协调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涉及领域和管理部门众多,要建立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的联动联治机制。同时,政策执行者要有代入感。相关部门要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建立台账,本着杜绝增量,化解存量的原则,要逐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操作规范,利用好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持续提升城市科学化精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更为安全、便捷、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

三、让美丽滨城更有温度,应坚持依法科学管理

要强化、优化、细化城市管理,持续推进城市智管、细管和众管。一是管理体系要法治化。要完善法规,抓紧填补城市管理领域的立法空白。加强行业管理和综合执法的衔接,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要注重对群众的引导,真正形成“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管理手段要智能化。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同时,要在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尤其是医院、银行以及行政审批部门要尽快建立网上预约机制,实现不排队、少排队,努力让市民享受更多的便利。三是管理主体要全民化。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充分激发群众当好“城市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城市治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细化管理粒度、频度、维度,促进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提升同频共振。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