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年轻人在营口立业安家---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让更多年轻人在营口立业安家

2021-10-11 10:36:52  阅读次数:41124 次

让更多年轻人在营口立业安家

 

共青团营口市委员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多措并举集聚各类人才,为年轻人来到营口、留在营口立业安家夯实了重要基础。然而,我市年轻人流失,特别是年轻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日益凸显,根据营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市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42.8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近10万人,而2841岁的年轻人数减少了83937人,占减少人口的83%。当前,营口正处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更多年轻人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提振城市活力。

一、我市年轻人流失的问题和原因

一是职业发展前景差、工资待遇低。从近两年暑期营口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调研显示,占6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有“比较多”或“非常多”的年轻人离开我市,主要原因为“职业发展前景差”“收入待遇低”和“工作环境不好”。针对大学生自身是否有去外地发展的想法,多数者认为营口没有合适的工作,而北上广特大城市或者南方一些城市显然有更多的机会,比如现在很多年轻的高科技型人才选择去IT企业发展,而营口目前“独角兽”“ 瞪羚”等高技术企业数量较少,高科技型人才没有“舞台”。同时,工资待遇低,也是主要原因。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0号)《辽宁省委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强调要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不断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致力从思路上、政策上、机制上、工作上积极为柔性引才创造条件。但我市关于如何加快吸引和聚集高层次急需紧缺年轻人才、持续深化年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与其他地区相比缺乏吸引力。

三是服务精准度不高。目前,针对外来年轻人、返乡年轻群体的就业创业帮扶措施还不够精准,对于外出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的吸引力不足,职业发展空间、社会保障水平、政策红利等对外出年轻人的集聚效应发挥不完全,特别是对已在营工作的年轻人才发展成长环境优化、支持力度不足,仍然有年轻人才继续流失的潜在风险。

二、吸引和留住年轻人在营立业安家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返家乡良好氛围。积极构建信用营口,打造诚信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要求人等给年轻人造成的阴影。讲好“营口故事”,展示营口良好发展预期。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舆论媒体的作用,宣传营口城市优势、发展前景、扶持政策,弘扬返家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家乡、尊重年轻人返乡就业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表彰活动,宣传本土优秀年轻人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本土年轻人才的风采。有针对性地组织国外、省内外营口籍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参观考察,让他们在感受家乡发展变化中激发返乡热情,推动掀起新一轮返乡热潮。

(二)广开门路引人引智。一是靠政策吸引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统筹各类资源,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规范政策出台、管理、落实落地,特别是重点关注、补足返乡创业年轻群体的政策,坚持引留并重,着力解决我市年轻人流失问题。二是靠平台吸引人。实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的“双招双引”战略,“人才+项目”“人才+企业”互促,特别要注重以才引才,通过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其他人才的引进,力争做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人才团队。三是靠服务感染人。打造“一站式”年轻人服务模式,通过完善年轻人管理和服务机制,开辟年轻人服务“绿色通道”,解决自身发展以及子女教育、就医、入户等问题,为我市吸引和留住更多年轻人“搭台建路”。

(三)提升品位吸引人才。年轻人才的稳定,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配备和提升,尤其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补齐在生活环境、硬件设施、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问题短板。要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活福祉,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魅力城市。同时,在全市营造用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优秀年轻人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四)搭建舞台留住人才。把年轻人吸引来、留得下,光靠喊口号号召是不行的,要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要全力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好企业,创造年轻人良好发展的舞台。比如,站前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先试将原营口“老三馆”改造成营口新经济线上产业园、老边区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产业等等,让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快速融合,为一批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同时,在临港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等临港产业,加快物流枢纽和冷链物流基地两个国家试点建设,制定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吸引物流企业在营注册、生产、交易、纳税,也将为年轻人就业创业带来巨大空间。

(五)校企联合培育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必经之路,也是避免本土高职院校年轻人流失的有效办法。今后,政府可在充分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实现企业与人才的有效对接;探索企业和学校合作渠道,由校企共同商讨、制定培训计划、大纲和课程,并共同进行培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加强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吸引大学生毕业后返乡为企业服务,定向培养所需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六)强化引导狠抓双创。要站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高度,不断改进创新创业扶持措施,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搭桥铺路”。一要加大年轻人创业金融服务落地力度,推出青年信贷专属产品,探索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产品,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投融资生态体系。二要加强年轻人创业培训,组织开展青年创客论坛,促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常态化培养。持续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适当增加金融导师比例,开展普及性培训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活动。三要打造低成本、高聚合、强粘性的创新创业空间,便于年轻人交流集聚。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在空间上的需求,配套建设青年公寓、创业“孵化器”、创新“加速器”等,构建一个“青年公寓—创业苗圃—创客交流—加速孵化—创新型产业园—开放创新平台”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线上有资源、线下有实体的空间支撑格局。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