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结合部改造 推进城市更新步伐 ---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加强城乡结合部改造 推进城市更新步伐

2021-10-11 10:36:20  阅读次数:43108 次

加强城乡结合部改造  推进城市更新步伐


政协老边区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构建“两核两带”布局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能级的持续提升,我市主城区不断扩容,城市功能向城乡结合部辐射延伸。目前,营口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南到东海大街东段,北到沈营线,以东外环工农路为轴两侧区域,行政区划包括老边区路南镇钢铁村、崔家席坊村、欢心甸村、太和庄村、白庙子村;西市区的大水塘村;站前区的光明村、大兴村、新兴村、董家村等,面积30.2平方千米,人口数约7.9万人。

随着城市发展东扩南移,20192020年,老边区路南镇西南部分别成立向阳社区、绿源社区,社区面积共1.087平方千米,人口约1.64万人,驻有向阳维多俪湾、恒大绿洲、中天桃花源、林昌天铂等小区,设有社区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仁爱医院、农贸市场、超市、4S店、银行等,通多路公交车,城市功能设施完善。2017年投资4亿多的方大医院现投入使用。2020年投资建设的营口实验学校东湖分校,

 

发言人崔艳君系市政协委员、老边区政协主席

占地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中。以“城乡互动”新思维,推进城乡结合部战略提质、绿色赋能,已成为推动城市更新,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双轮驱动,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城乡结合部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难以满足城市扩容提质、更新发展需求。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部分路网建设相对滞后,地势低洼路段、低洼村居院落、老旧房屋、在建工地等仍然存在。水电气管网等市政设施、城乡优质医疗和教育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治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垃圾分拣站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所需,垃圾收容器、果皮箱投放,垃圾收集点设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还不能长效满足当地生活垃圾每天清运的需求。

二是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城乡结合部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三交叉”,即城乡地域交叉、农民居民生活交叉、镇街行政管理交叉。人员流动性大,居住情况复杂,增加了管理难度,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尤为凸显。同时,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有些老百姓自己都不清楚归哪个区域管辖,跑了不少冤枉路。而仅仅依靠当地社区、村的管理力量不足,难以适应人员结构复杂情况带来的管理压力,一定程度增加了社会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三是生态保护压力较大。部分城乡结合部依托钢铁、化工的重工业产业,企业数量比较多,带来的环境风险比较突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的环境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工业园区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开发,造成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破坏还不容忽视。

四是空间布局尚需优化。城乡结合部多数镇村规模小、功能弱,造成很多镇村难以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从而限制了辐射带动能力。局部规划与城市衔接不畅,“属地管理”加重乡镇财政负担。

为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造,满足城市更新发展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乡结合部科学提质

制定城乡结合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规划先行、品质建设,彻底消除长期以来城市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推动城乡结合部协调发展,科学提质,形成优势突出、城乡协调、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城乡结合部体系。要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引导各城乡结合部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科学定位,突出优势,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布局特点,合理布局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对人口、生产、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乡村的带动能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根基

坚持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区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是构建城乡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公路改造,加大客运、公交站点建设力度,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推动交通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完善生活设施。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设施规划改造,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健全完善城乡结合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三是发展智慧乡镇。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尽快实现益农信息全覆盖。推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一批电商示范村、示范服务站,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三、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打破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加快农村组织职能从经济建设向公共管理职能转变,承担城区政府赋予的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职能。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重视社区化管理服务建设,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推进社区治安防范常态化、矛盾调处及时化、房屋出租规范化、村民管理自治化。创新“居住地治理模式”,加强常住人口管理。打破户籍属地界限,将“人户分离、农居混居”人口全部纳人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范畴,变人口管理为合作式治理,从根本上避免因户籍属地、性质不同所造成的管理、服务不到位。同时,要推进城乡治安管理一体化。建立治安形势通报制度,提高居民治安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在交通要道、金融网点等重点部位设置动态治安执勤点、治安岗亭、电子警察和监控探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防、控、堵、截能力。加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治理;进一步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维稳动员机制、参与机制、保障机制,稳妥推进治安防范工作的社会化、职业化;完善城乡结合部“属地管理”制度,厘清职能部门与镇(街)职责边界,聚焦反映比较集中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综合执法等问题,梳理“属地管理”事项,明确“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

四、加强生态体系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城乡结合部生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构建新型城乡生态治理体系。通过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提高的生态治理体系,不断调整公共政策着力点,推动生态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化配置、合理化分布,促使城乡居民更加公平便利地获得公共产品。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共治。通过合理配置城乡生态资源,加强城乡生态市场有机联系,消除城乡差别化对待,做到城乡环保投入均衡、城乡环保设施同步发展、城乡共担污染治理责任、城乡环境治理能力协同促进,城乡居民共享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保力度,将环保管理与服务向城乡结合部延伸。持续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态保护管理水平。

五、深化公共服务改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布局建设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享有同等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