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有灵魂的魅力营口 ---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有灵魂的魅力营口

2021-10-11 10:33:35  阅读次数:6946 次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打造有灵魂的魅力营口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取得新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稳步发展,非遗传承利用实现突破,但由于多年来累积的欠账较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仍任重道远,如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还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亟待提高,等等。因此,我们要借建设辽河国家公园和市委、市政府打造辽河沿岸文化产业带的契机,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好、规划好、发展好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有灵魂的魅力营口。为此,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深化历史研究,勾勒我市历史文化发展蓝图

一是摸清“家底”,全面规划对我市历史遗存、历史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摸底普查工作,研究制定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短、中、长期规划;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分层保护,列出时间表,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名人故居,应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尽快修复;对于部分可移动的文物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集中保护和展示。

二是设立专项,集体攻关统筹研究力量,建立历史文化专家资源库,设立营口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相关单位团体、专家学者深化营口历史文化研究,依托专家库建立评审会,对符合条件的相关研究成果予以支持出版。

三是提炼内核,突出品牌。立足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提炼出能够代表营口的文化内核,打造叫得响的城市名片,使其成为无形的文化资产,增强城市的文化辨识度。

二、梳理城市文脉,活化历史遗存,讲好营口故事

(一)依托百年港城,突出发展辽河文化

一是在市区东部站前区园林里打造一条“新老街”。使东西大街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链条,推动“两核、两带”建设。依托东西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借鉴沈阳和辽阳的成功经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产业发展蓄力。

二是延续城市文脉,打造诚信广场,重建老爷阁。老爷阁是营口近代以诚信为代表的商业文化的象征,也是重要的地理标识。建议在原址附近设立诚信广场,重建老爷阁,铸牢营口人民心中的诚信印记。

三是依托营口老港建设城市规划馆和辽河文化博物馆。将城市规划馆打造成为一座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展览建筑,集中展示我市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建设辽河文化博物馆,讲好辽河故事。

四是建设辽河文化长廊。要加大对营口历史名人事迹、作品的挖掘、整理,并复刻在辽河沿线护栏上,通过图文予以展示,使之成为亮丽的文化风景,让历史人物和故事成为宣传营口的新名片

五是挖掘整理红色文化遗迹,积极融入全省红色旅游路线依托红色文化遗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品展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挖掘整理美人鱼航标、营口火车站等遗迹的历史素材,讲好“爱国铁路”故事;在太古轮船公司办公楼增设历史事迹介绍展板;对三井洋行旧址进行原址修复;追忆解放战争史实,将红旗飘飘音乐广场重新命名为解放广场,并建设营口解放纪念碑,作为辽沈战役结束标志;修复海口检疫医院,在院内设立伍连德塑像,纪念这位国际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保护好位于营口老港的“雷锋新兵连旧址”,要挖掘这段历史,丰富和完善雷锋在营口的故事。

(二)打造河海旅游观光休闲带,突出发展河海文化

要推动辽河公园西扩,与永远角湿地、西炮台遗址及四道沟贯通成为连续完整的旅游观光休憩带。建议在西炮台遗址南侧合适地块建设营口海防军事主题公园;在西炮台遗址附近建立爱国将领左宝贵的塑像,以纪念他在营口做出的贡献, 如督修炮台、兴办义学、捐资设立慈善机构等;在“永远角”修筑望观光塔等设施,作为人们观览大辽河延绵入海秀丽风光的地标性建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生态观光园。将大石桥市沟沿镇北湾村现有的2700亩芦苇荡打造成为“辽南白洋淀”。

(三)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突出发展古城文化

对古城的维修,要考虑历史建筑原貌和建筑格局,尤其是盖州古城以钟鼓楼和“明清一条街”为代表的南半部历史风貌,要保留原有民俗、人气。可通过创建盖州汉墓博物馆、盖州历史名人纪念馆、盖州民俗馆、数字古城等方式,保护、复原、活化利用三江、福建和山西会馆,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挖掘和整理古城资源,包括文物景观和皮影戏、辽剧、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新建沈延毅纪念馆,建议将盖州古城内的沈延毅纪念馆迁至营口市内,新馆址的选择与辽河文化博物馆选址建设一并考虑。

(四)打造金牛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突出发展远古智慧文化

金牛山遗址极具重大考古和旅游价值,目前保护和发展任务艰巨。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金牛山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将金牛山遗址建设成为提供教育、体验、休闲一站式服务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三、把握时代机遇,突出重点领域,促进非遗传承和发展

一是打牢基础,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非遗项目及其相关的古籍文献、实物、遗存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支持非遗传承人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促进非遗成果转化;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在辽河老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二是壮大营口戏曲和曲艺文化,重塑“戏迷乐园”。建立袁阔成纪念馆,展示袁阔成先生一生的艺术造诣,保护国家级非遗文化“袁派评书艺术”;打造旅游演艺剧目“戏说营口”,以我市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为蓝本策划创作,使其成为营口旅游必点项目;繁荣发展辽剧,组织专家团队对辽剧进行二次研发和改造升级,完善唱腔设计。通过在戏校开设辽剧专业委培班等方式,培养一批辽剧人才;全面升级改造戏校。戏校目前为东北地区唯一以“戏曲”命名的艺术学校,具有戏曲品牌价值,可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营口戏曲文化旅游。同时利用戏校培养的诸多知名演员的明星效应助推营口外宣。把营口戏曲学校建校之日(每年515日)设为“营口戏曲日”。邀请从戏曲学校走出去的艺术名家回营演出,吸引国内外中、老年票友,来营“吃住游唱”,甚至是购房置业,打造“文旅新名片”;在辽河老街复建“小红楼”戏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小红楼这张文化品牌传承下去。

三是继续发扬“营菜”文化,打造“舌尖上的营口”。实践证明,发展地方美食文化有益于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要振兴“营菜”,用美食宣传城市,吸引游客,拉动消费。可效仿广西柳州螺蛳粉、锦州烧烤,将“营菜”以申遗等方式传承下去,逐步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四、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文化新业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修订完善“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设定发展目标,要加强重点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本土文化产业建设,围绕文化产业大力开展专门的招商引资推介会,引导推动我市文化企业走出去

二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年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额度,鼓励各县(市)区同步设立;围绕文化类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制定综合性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和后顾之忧。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开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整合我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在后疫情时代宣传和推广“玩转家门口”的本土文化之旅;开展“文化+影视演艺”融合发展行动。将辽河老街、盖州和熊岳古城打造成营口辽南影视城,在保护的基础上拓展建设特色影视旅游景区;开展“文化+文创产品”融合发展行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潜力,积极研发推出“营菜”“营绣”“营瓷”“营钱”特色文创产品;开展“文化+宣传”融合发展行动。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全媒体舆论宣传矩阵。通过录制文旅宣传片、非遗推介片等影像资料,将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全域旅游推广当中;开展“文化+文学”融合发展行动。打造两个文学阵地,一个是王充闾文学馆。要挖掘王充闾文学的文化价值和特征,弘扬王充闾文学在当代的影响力及蕴藏的正能量,把营口地域文化精神阐释好,努力将研究中心和文学馆建设成为营口地区乃至全国文化研究的龙头。另一个阵地是《辽河》杂志,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用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传播真善美,涵养人文精神,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四是加强人才保障。发挥高校院所、培训机构、文化企业、众创空间等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和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结合实际建设文化产业专业智库。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采取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