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科学编制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7-28 10:12:55  阅读次数:14599 次

科学编制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

加快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盟营口市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临港产业区竞相发展。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临港石化、海洋冶金、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加工等临港工业体系初具规模。营口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虽然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

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海洋经济产业主要以海洋捕捞业、滨海旅游业、海上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为主,海洋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海洋产业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的粗放式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弱。科研力量薄弱,全市仅有3家海洋科研机构,科研投入不足,大多涉海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缺乏对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海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海洋产业人才总体不足,面向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实用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紧缺,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人才、高新技术领军人才极度匮乏。

三是统筹规划不科学。我市对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尽管进行了一些规划设计,但统筹发展还不够,某些领域缺乏统一规范。比如,海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存在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海洋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等现象。一些海岸线使用管理粗放,项目开发层次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海岸线空间利用率低及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问题。

四是缺乏对海洋经济工作统一管理。“十三五”时期由于机构改革,涉海相关单位职能重新划分,各部门职能重叠、责任不清,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各自为政。2013年以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缺失、底数不清,对海洋经济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减弱。

“十四五”期间,我市应充分发挥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天优势,着力推进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紧补齐弱项短板,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海洋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功能协同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海洋经济强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规划

在充分调研“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单独编制“十四五”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一方面要明确职责。针对我市海洋经济相关部门职责分散实际,应在“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营委发〔201315号)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发展海洋经济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建立考评考核体系等保障措施,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精准定位。“规划”要立足我市的沿海区位优势,结合“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相关行业发展情况、科研实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发展方向,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不求面面俱到。要大力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产业,着力挖掘具备发展潜力产业,对基础薄弱的新兴产业要探索发展。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以海洋渔业和海洋盐业为基础,以现代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为龙头,以临港石化、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冶金、海洋食品以及新兴产业为中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海洋产业体系。    

二、明确发展格局

(一)着力提升传统海洋产业

提高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规划建设好现代渔业园区,发展健康生态养殖。大力发展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提高产出效率。注重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渔港规划建设投入,完成光辉渔港等渔港码头的建设、维修或重建等工作,健全渔港功能。加快节能、环保、安全、宜居的渔船更新改造。尽快研究出台《营口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1-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二)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全力推进临港石化产业。按照“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强化提升石油化工、发展完善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思路,完成转型升级,提高化工产品的高端化和绿色化比率,推动行业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积极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催化剂等产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向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模式发展。推动恒力聚酯、中海油LNG等重大精细化产业项目建设,突破上游、发展中游、控制下游,构建临港石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将我市建成以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为代表的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密集区。

提升食品加工创新能力。研制新型海洋食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海洋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即食旅游休闲食品。以海蜇总部经济为引领发展海蜇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全球产业核心。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发展营口传统海洋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盐业,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依托嘉里粮油等中高端粮油加工企业,推进进口大豆、玉米等粮食深加工,依托无限极(营口)公司、可口可乐、百威啤酒、中粮糖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精品粮油、保健食品、优质饮品、精制白糖等产品。

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应用于船舶等海洋机械领域的海洋冶金产品。将营口特有的中厚钢板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以鞍钢营口新厂和五矿营口中板、忠旺铝业等辽宁重要精品钢材、铝材基地作为原料供应支撑,规划建设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特种船舶制造的基础市场,培育功能完备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船舶制造、港口物流机械等海洋装备产业。大力引进钻井平台、储油装置、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石油装备远程控制、深海平台油田及水下钻采设备制造等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以培育和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洋仪器设备、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海洋信息服务为重点的新兴装备产业。探索进入海洋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海洋生物产业领域。

(三)大力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

发展海洋物流运输业。以鲅鱼圈港区和仙人岛港区为依托,大力推进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鲅鱼圈港主枢纽港作用,加强国内南北港口合作,通过北方南下航线与货流引导,形成全程物流链,延伸惠及港口业务。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将其打造成我市海洋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依托望海珍珠湾、白沙湾黄金海岸、北海海洋公园等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拓展海上旅游及远海旅游项目,探索发展游艇产业。加快现代临港、滨海服务业发展,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临港服务业体系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升级我市滨海旅游产业,明确“一带两核四团组”发展格局,推进沿海旅游产业带、鲅鱼圈滨海温泉主体旅游功能区、主城区旅游发展核心区和海滨休闲娱乐、温泉康养度假、河口商埠文化、山区沟域生态旅游景区组团发展。全力推进北海温泉文旅康养项目建设进程。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推进生态观光、观赏渔业、民俗渔事节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打造一批渔业特色小镇。到2025年,全市创建海钓基地1个,综合性示范基地3-5家。

积极发展海洋金融服务业。健全税收、保险、银行信贷等金融支持措施,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明确发展原则

创新发展。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海洋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主导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研发平台。加大科技投入与支持力度,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组建海洋科技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推动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并实施人才政策,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力争“十四五”期间形成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

协调发展。积极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优势海洋产业、做强支柱海洋产业、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形成结构科学合理的海洋产业体系。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严禁开发影响海岸带稳定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超过资源环境承受力的项目、容易导致岸滩侵蚀和危害沿堤安全的项目。以临港产业区和开发园区为重点,进行产业集中布局,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隔离带等地域布局产业,原则上不在产业园区外布局临港工业。

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特别是对对虾、海蜇、杂色蛤等优势产品品种实施更新改良,推进繁育一体化,提高单产水平和单位产值。大力推广复合渔业,实现鱼、虾、蟹、贝、蜇多营养层级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实现水面、水体、底土综合利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提升养殖品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海蜇、虾、淡水鱼等重点品种监管力度,以质量提升效益。完善渔业官方兽医队伍,确保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落到实处。到2025年,海水立体养殖达到5万亩,稻鱼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要强化企业污染物治理,逐步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促进临海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

可持续发展。制定增殖放流计划,用足用好中央、省级资金,加大市级资金投入,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加大增殖资源保护专项检查,促进渔业资源增殖。落实《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尽快推进捕捞限额制度实施。推进减船转产,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捕捞,探索开发国际渔业资源。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