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历史上的今天(7月)---文史资料-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营口历史上的今天(7月)

2020-04-30  阅读次数:24784 次

71

 

       1867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申呈:山海、东海、台湾、淡水四关原定经费不敷办公,请求为该四关每月添拨银2500两。经总理衙门奏准,于即日起,山海(新)关按月增拨银500两,即每月关务经费2000两。

       1868  是日至年末,山海(新)关领到海关监督经费拨银12000两,本关支薪俸费用等11181两。

       1878  山海(新)关邮政部门安排轮船或中国军舰发送到天津、烟台、上海、汕头的邮件,其邮资按特定费率由发件人支付。

       1900  沙俄军队400~500人进犯营口,被义和团民众击退。

       1917  李仙根任营口县知事。

       1920  牛庄邮政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

       1925  即日起,由德国输入的麻醉药品,非领有进口执照外,不准进口。

       1928  齐兆霖奉海军司令沈鸿烈委派,到营口组织东北海军驻营口办事处。李家鼎任上校处长,齐兆霖为副处长。

       1930  秦王岛(秦皇岛)分关改归山海关管辖,由东北海军负责警备。

       1931  奉代理总税务司岸本广吉令,即日在复州湾(瓦房店市)设立牛庄分卡,(亦称复州湾分关)隶属山海关管辖。税务司克勒纳兼牛庄分卡税务司。

       同日  中共中央致信满洲省委,指出:“满洲省委在四中全会后,开始向国际路线转变,但成绩很少,在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立三路线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满洲党应在组织上肃清立三路线时期的空架子,缩小机关,改组下级组织,撤销奉天、大连市委和辽西、南满特委,健全军委组织。”

       1932  伪满洲中央银行盖平奉字支行成立。

       1935  伪营口县行政公署制定暂行乡村制度。废止区公所,改设村政指导员;各村设村公所,并制定乡村保甲规约,以协助警察“维持治安”。

       1937  伪营口税关奉天分关独立,改称为奉天税关。日伪当局改革行政机构,将多元化的港湾行政改由税关统筹掌管。于是伪营口税关包揽了营口港航务、检疫等事务。海港检疫所又移交伪营口税关管理,下设检疫科。日伪当局修订《税关分科规程》。按此规程,伪营口税关调整机构设置:总务科改称税关长官房,设会计科、税务科、鉴查科、监视科、港务科、检疫科。平野馨(日籍)任伪营口税关长。

       同日  日伪当局令营口税关统管航务、检疫等事务,设置检疫科。将原检疫所移交给营口税关管理。

       1942  根据日伪当局指令,营口商业银行、福顺银行和奉天汇业银行合并,成立营口兴亚银行,董事长李子初,常务董事三柴茂(日本人)。该行于日本投降时停业,国民党统治时两度开业,营口解放后并入中国人民银行营口支行。

       1944  伪营口税关设置熊岳城分关。熊岳城分关下辖盐厂分卡、西河口分卡和归州分卡,望海寨、西河套、厢白旗、仙人岛监视所及鲅鱼圈分驻所。

       1949  营口市新华书店成立。

       1958  1954年建立的中医联合诊所,改建为营口市联合中医院。(1970年并入市第二人民医院,至19759月重建,1979年迁入站前区永清里新院舍,200710月迁入市中心医院旧址,今站前区新立里36号。)

       1964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营口地区人口为1330061人。其中男性681803人,女性648258人。

       1975  营口农学院在熊岳成立。

       1982  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以7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营口市人口2601906人(含盘山县、大洼县人数)。

       1986  营口楞严寺公园正式供游人游览。该处园址解放前是一富人的花园,后荒废。为美化环境,营口市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此处修建楞严寺公园。园内有假山、游湖,设有凉亭、长椅。湖北侧有一新建码头,形如画舫,有10余艘游船供游人使用。

    同日  营口市新客运站竣工并投入使用。地址在东升路与新兴大街交汇处东北角,总投资230万元,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1990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营口市人口为2130068人。

       1993  营口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共开通26个频道,其中自办节目1套,每天播放8小时,入户量达14万户。

 

72

 

       1926  截至6月底,埠内居民16385户,人口101627人。日侨为688户,2630人。

       1930  营口市政筹备处修成5000延长米的沥青马路,耗资30万元。东起东双桥子(今辽河大街二段),西至老爷阁(今辽河大街五段)。

       1944  日伪当局修订《税关分科规程》。伪营口税关下设税关长房官、贸易科、税务科、鉴查科、监视科、会计科、港务科、检疫科。

       194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营口税关业务日渐衰落,营口税关改为分关,隶属奉天税关管辖。日本人菊地茂任分关长。

       1947  万福县公安局第二次围剿土匪,宋广禄、宋广喜被公安局打伤后逃脱。

       1957  营口港重新开港。第一艘货轮(和平33号)由上海到达营口港后,连夜卸货,4日满载后返航上海。

       1988  营口至香港货运班轮航线开通,首航剪彩仪式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2号码头隆重举行。市长赵新良等领导参加剪彩仪式。这条货运班轮航线是在营口港的倡议下,由中国外运公司沈阳分公司、中国外运公司辽宁分公司营口公司和珠江船务有限公司所属惠博轮船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这条班轮航线的开辟,结束了营口港没有班轮的历史,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增强了港口的功能。

       1991  以世界著名体操运动员李月久的名字命名的营口市月久体操学校成立。这是辽宁省第一所集教学、训练和住宿于一体的全日制体操学校。

 

73

 

       1905  日军将设在盖平县的军政局改为民政局,进一步攫取地方行政权力。

       1927  波兰人加特力奇和牧师安通自1920年以来徒步旅游,历经法、英、美诸国。1923年从芬兰出发,经西伯利亚至安南(今越南)到广东、广西等地,遇徒步旅行者亚法久遂邀同行。他们经北京、天津,过山海关抵达营口,后赴大连,换乘轮船去上海。

       同日  抵达营口港的英商太古洋行两艘轮船上的高级船员,根据在华各地75艘英轮船员开展罢工斗争的决议,在营口港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1938  伪营口海上警察队举行船坞落成典礼。该船坞于19378月动工兴建,本年61日竣工。

       同日  伪满政府决定统制生活必需品价格和配给的品种及数量。

       1948  盖平县公布户口暂行管理条例。

       1949  辽河支岔决口91处。以后,又陆续决口42处。水源区决口88处。

       1989  营口县百寨乡腰屯村曹洪喜、陆风娥夫妇因超生,把做计划生育动员工作的村妇女主任侯亚凤的丈夫王洪才打伤致死。是年915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曹洪喜死刑,陆风娥有期徒刑7年。

 

 

74

 

       1860  记名副都统协领奇凌河率领从奉天(今沈阳)、辽阳、熊岳等处调拨的1000名官兵到大连,加强沿海口岸防守。

       1938  伪经济部公布《税关管辖区域修改方案》,盖平县由大连税关关区划归营口税关管辖。关区海岸线长约95公里。

       1961  营口市文华街775号私房主岳珍居住的三间里坯外砖土平房房盖落架,5人被砸,造成3人死亡。

      

75

 

       1900  营口和大石桥一带的义和团攻打岫岩城基督教堂,俄、英军30人“骑马赴援”,围攻义和团。

       1909  奉天渔业公司创办的奉天水产实业学堂开学,招收学生40名,学期3年。

       1932  日伪当局公布《县官制》,县知事改称县长;日本人担任的县自治指导员改称县参事官(相当于副县长)。盖平县辛广瑞投靠伪满洲国,出任伪县长。

       1947  国民党独立九师师长王家善以营口市市长名义发布催征军粮的公函,以城防司令名义征调民夫,抢修城防工事。先后征调民夫11万人次,耗费巨资,至8月中旬修筑起一条总长20华里的护城防线。

       1993  盖州市熊岳望儿山风景区举行落成典礼。该风景区的旅游区占地0.75平方公里,有慈母石、哺乳亭、念母祠、弥勒佛宫、砖塔等18处景点,总投资500万元。

 

76

 

       1878  山海(新)关发送第一批邮件。

       1898  沙俄为修筑东清铁路支线,借口所需“料件、粮草运载便捷”,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东清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准其由大石桥站为起点,暂筑支路到营口牛家屯,规定八年后拆除,并于当年动工修建。

       1900  营口、牛庄天主教堂被义和团烧毁。汤池、甸子寨(今大石桥市周家镇甸子寨村)等地义和团攻打甸子寨教堂,杀死教士数人。

    同日  营口被沙俄占领。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总司令,组织17万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其中苏鲍奇中将所部第五军自欧洲经海道从旅顺口登陆,北犯盖平、奉天等地。

    同日  大石桥义和团烧毁虎庄(今大石桥市虎庄镇)天主堂。熊岳义和团将于园子天主教会会长于广恩处死,烧毁天主堂。盖平县义和团烧毁董家沟(今盖州高中附近)天主堂。

       1908  “满铁”为掠夺抚顺优质煤炭,在牛家屯修筑煤炭码头。码头长360米,宽7米。码头为高4米的高架悬河栈桥。在码头前的辽河中设直径1.3米的混凝土柱64根,插入河底10米。为防河水冲刷柱底,周围敷设沉床。码头货场设计蓄煤量41万余吨。

       1940  营口税关设立归州监视所,由盐场分卡管辖。

       1948  东北局正式决定撤销辽宁省委,其所辖地区一部分划归安东省委,一部分划归辽北省委。同时决定将辽南省委改为新的辽宁省委,新的辽宁省委驻瓦房店,书记张秀山,辖一地委(书记杨喜茂)、五地委(书记焦若愚),直辖鞍山、辽阳、营口、瓦房店市委。91日正式工作。

       1958  营口——山东龙口的货运航线通航。

       1968  西市区永强街居委会治保主任栾玉芝(女)夜间在家中被历史反革命分子梁振东用菜刀砍死。梁作案后自杀。19799月,栾玉芝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76  朱德委员长逝世,营口地区各县、区,各单位下半旗致哀。

77

 

       1911  由东三省总督和各国驻营口领事举行联合会议,制定了《浚修辽河海口等处工程局章程》。

    1930  辽宁财政厅训令:各税局对南满铁路占地内未税粮货,按10倍至20倍重罚。

    1937  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南卢沟桥发动事变。于是爆发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

       1960  根据中央及省、市的安排,从山东省威海市、荣城市和文登县迁至盖平县2100户,有男女劳动力3748名,得到妥善安置。

       1962  盖平县芦屯公社光辉屯大队社员张振奎,用剧毒农药“1605”在居室内喷洒灭蚊,致使4516岁孩子中毒,又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78

 

       1900  日本陆战队乘日本军舰龙田舰、镇中舰驶入营口港,为日本驻营口领事馆“警戒”。日本领事馆紧急决定,正金银行支店、三井洋行的职员和日本侨民分别乘日之丸、武州丸、空知丸撤离营口。

       1917  辽沈道尹兼交涉员荣厚,兼任山海关监督。

       1921  奉天总商会通电东北各地商会:今后商会不负责调节中日商人因买卖金票所发生的纠纷;中日商人的买卖一律使用奉票或大洋票;东三省一切输出品均须经营口港输出。

       1982  营口航运局从联邦德国购进的“蟠龙号”货轮驶进营口港。该轮体长108米,宽14.8米,吃水深度7.3米,有2层货舱,还有280平方米的冷冻舱。

 

79

      

    1904  日军侵占盖平,俄军稍事抵抗即行撤退。绥靖营统领朱庆澜向盛京将军增祺禀报营口各国情况:俄国军队大幅调动,向营口炮台调运大炮。“营口原有俄国白皮铁甲船一只,因船少不能出口,随将船上炮尊尽数卸下运往炮台,并将此船改油黑色。二十四日(77日)夜间,俄人又往西炮台运炮,彻夜未止。”

       1911  上海人寿保险公司在营口设立分公司。

       1915  司法部次长江庸及4名随员到营口视察。

       1920  辽沈道尹、营口县知事、警察厅督办会同营口总商会成立营口食粮平粜局。总商会会长郭渭任副局长,施雨田任总经理。由厚发合、东永茂商号从外地购买杂粮,平价销售。

       1932  伪省财政厅秘书长刘绍良改任营口盐运使。

       1968  营口县虎庄公社在清队中,大刮“抓国民党”之风。公社职工张守惠因偷听敌台,将其批斗毒打、逼供诱供一个咬一个,咬出所谓“国民党”内线外线多达36人,受株连被揪斗者103人,致死3人,伤残62人。

       1977  营口——田庄台辽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的。总投资2770万元,桥长878.9米,宽12米,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710

 

    1867  法国使馆照会清政府:牛庄、营口等地聚众反对“洋人”,望严加禁止。

    同日  英国普拉德公司在埠内设立机器榨油厂。由于遭到手工业者和工人的联合抵制,该厂于翌年停业。

    同日  永生庆银炉开业。

    同日  营口某民信机构经帆船寄到山东黄县单家村单丕抡收的平信,是营口民信(专门办理邮政业务)商号最早的实物(营口早已存在民信商号,但无文字记载)。随信寄豆饼25片,烧酒1坛。1901年,营口有官局登记的民信业户15家,1905年剩13家:即义和、宝利合、天和、丽兴、双合盛、全泰盛、老福兴、协昌盛、森昌盛等。1921年,营口各民信局停止业务。

       1878  山海(新)关拟订实施《牛庄口海关章程十款》。《章程》规定了进口船舶停泊界限、船主报关手续及海关查验权限等。

       1900  从沈阳逃出的俄国护路队败兵头领,在逃往营口的途中被义和团俘获,押往沈阳斩首,并于辽阳悬首示众。

    1913  日本明石舰由秦皇岛出发来到营口,停于东海关。舰长田城爱次郎。有兵员275名,机关炮16尊,快枪40支。13日离开营口。

    1920  营口海口检疫医院一期工程竣工(二、三期工程于1928年竣工),检疫医院正式成立。地址在习艺所旧址(西市区没沟营里原第四中学址)。隶属山海关税务司公署,以检验进口船舶疫情为主。营口道尹兼任名誉总办,海关税务司兼充会办,东北防疫总处处长伍连德博士任总办兼总医官、院长。

       营口海口检疫医院北临河岸,西接外皮沟,房屋80余间。伍连德博士任院长。他在其所著《中国医史》中记述:“消毒楼后面是隔离楼,……设45张床。19231924年……增设拘留观察室,共六间,系砖墙,水泥地面。每室一个炕,能防虫及防尘,供留待观察的人宿用。每个病室设80张床,任何时候可留400个病人……1927年,又增设一个对旅客进行医疗检查的新病房。”该院平时按普通医院开诊,遇时疫发生,以检验进口轮船为主。

       1924  10时,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张学良从奉天驾飞机到达营口。

       1928  营口三义兴煤场马车工人400余人,在工人胡长发的领导下,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7天。罢工取得胜利,煤场主给工人增加工资20%~30%。

       1933  东北义勇军100多人在营口旱河桥、鲍家堡子、石桥子一带与伪满地方警察署警察及牛家屯公安大队展开激战。

       1948  市民主政府举办暑期教员训练班,市联合中学教职员、小学教员和区干部200多人参加。815日训练班结业。

       1956  市人委决定,撤销市辖一、二、三、四区人民政府,建立工业、建设、车站、八田地、胜利、西市场、渔市、得胜、清华9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市人委的派出机关。

       1957  营口——上海通航后的第二艘货船“和平号”满载面粉抵达营口港3号码头。

       1988  营口港鲅鱼圈区月牙湾浴场开业。当天游客上万人。

       1992  12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素芝、省妇联主任刘海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振达、副市长孙明的陪同下视察营口。

 

711

 

    1877  崇厚奏报,设奉天筹饷总局,整顿盐厘。在二道沟盐场设立盖平盐厘局,专司征收盐税,每石盐收东钱2400文,以八成充公,二成为总分局经费,名为“二四盐厘”。

    同日  裕盛祥银炉开业。执事李润斋。

    同日  盖平县人曲福绶考中进士。

    同日  汪祖骘任盖平知县。

       1932  夜,山海关再次接到总税务司转达国民政府令,“如不能正常行使职权时,可将关员非正式撤退”。据此,14日起关员停止到关供职,设法潜离营口,拒绝为日伪当局服务。

       同日  辽河地区警备司令王殿忠向奉天省长臧式毅呈文:“职旅防区辽阔,遍地皆匪(辽南义勇军),营口、海城、辽阳等县,每日警报如雪片之飞来,而此剿彼窜,已经疲于奔命。且盘山、台安、辽中等县,请兵之函电交驰,专差求援日日有之”。

       1948  辽南行署并入辽宁省。

    1952  撤销营口市河北区公所,划入第三区公所。

       1977  位于熊岳东南和尚帽山的GZDT电视调频自立式铁塔(正规广播高山电视塔)建成。塔高71米。1980年投入使用后,提高了电视人口覆盖率。

       1984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东北钢琴厂视察,听取了钢琴生产的汇报。

 

712

 

    1869  遵照总理衙门指令,山海关向总税务司署呈复查明洋商违反善后条约,租用轮船由牛庄装载大豆出口运往日本长畸的事。

       1918  香港先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营口设立代理处,经理王子贞。

       1925  奉天省实行卷烟特税,并发布《奉省卷烟特税章程》。特税以贴用特种印花票法征收,税率为20%

    1986  下午7时,营口县官屯乡平二房村,采石个体户王维芝滑石坑洞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3人中毒,6人死亡。

 

713

 

    1855  山海关监督成善上奏:有“盗船”十余只闯入没沟营河口,后又闯入复州娘娘宫。

       1900  沙俄军舰2艘、日本军舰1艘驶入营口港,大批俄军占据大石桥,从水陆两路包围义和团。

       1904  日军占领营口,结束了沙俄民政厅四年的统治。

    1906  日本营口军政署规定:日本各银行的货币和“军用手票”以73元兑换炉银53.5两。

    1909  湖北流民814人乘船到营口。

    1950  营口县遭水灾。20日,老边区决口8处,淤泥河决口1处,辽河有2处漫堤。全县8个区63个村遭水灾。

       1957  营口申江浴池扩建。增设单间雅座14个、便床46个,设宽敞休息室,为顾客提供各种画报。女池增设18个女盆,1个大池、24个便床。

    199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大连途经营口。在沈大高速公路熊岳服务区,李瑞环亲切接见了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洪彦和市委副书记许卫国等市领导。

      

714

 

       1900  沙俄军队侵占大石桥。

    1903  东清铁路支线(哈尔滨至旅顺口)通车,途经大石桥、盖平等车站。同时,营口牛家屯至大石桥铁路亦办理客货运输。

       1928  日本人在盖平、熊岳城分别创立幼稚园。

    1932  14~88日,盖平县霍乱流行,据不完全统计,仅县城就有26人发病,其中死亡21人。

       1938  伪满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协和义勇奉公队的法令》。

       1948  在市委的部署下,市公安局向锦州派遣一支侦察小分队。锦州解放前夕,营口市公安局派行政科长马洪权、侦察股长冯玉森、侦察员张国林、何勉及14名干部战士赴锦州,历时三个月,逮捕由营口逃窜到锦州的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孟嘉等18人。

       1982  省政府批准,营口航运局从19827月起,经营营口—大连—日本航线。

       1983  18~21时,盖县发生特大海潮。潮位高达4米,比历年高80厘米,拦海造田大堤有1万多米遭到严重损坏。

       1986  营口市第一座电视接收站在盖县建成。

 

715

 

       1899  清廷命盛京将军整顿盐厘。经查访,1900226日(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七)盛京将军奏请“缓为加价”(原订盐一石抽东钱一吊二百文,1875年加兵饷改抽二吊四百文,1891年加筹饷改抽四吊八百文,外再加二吊四百文,为筹办学堂用款增加一吊二百文。至此每石盐抽厘金八吊四百文。按东钱九吊合银一两,每石收银九钱三分有零)。

       1908  据有关部门关于渔船、渔具、产鱼品种等的调查,其状况如下:大渔船长约4丈,宽约1丈;小渔船长约32尺、宽约8尺。船种有对几船、拖网船、高头船、溜网船、钓钩船、藏鲜船、螃蟹船、撒网船。渔具有张网、挂网、泼网、起落网、铁脚网、挡钩网、滚沟网、钓钩网、扒网、刀鱼网、蟹网、亮子网、大插网、小插网、丝挂网、赠网、条梁网、二扣网。鱼品种有黄花鱼、茧扣鱼、鲐鲅鱼、大头鱼、顶珠鱼、梭鱼、鲞鱼、鲈鱼、鳘鱼、羊鱼、青鱼、老头鱼、带鱼、明镜鱼、红娘子鱼、鲙鱼、鲅鱼、海纺车、海蛤蜊、虾蟹。销场畅旺处所有营口二界沟、盖平县、沈阳、安东县、天桥厂、鲅鱼圈。

       1915  辽沈道尹荣厚为减轻营口机织腿带关税,报告奉天巡按使张元奇,要求减少国货关税,以“维持工厂,提倡国货”。

    1928  杜国栋代理营口电报局局长。

       1949  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布《关于统一营口海港管理的决议》,确定营口海关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

       1986  营口火柴厂许槐彬创作设计的一套6枚“火花”(火柴盒贴),获首届全国“火花”展览第一名。他收藏中外“火花”的事迹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成影片,编入1985年“祖国新貌”专辑。

       1993  市妇产儿童医院举行开院典礼。更名后的市妇产儿童医院面积13万平方米,病床增加到317张,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可以满足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就诊的需要。

 

716

 

       1842  因英国军队于沿海一带掠夺,清政府命令署盛京将军禧恩实行“坚壁清野”,将海口、岛屿上的商铺迁移内地,“不愿迁者,令其团练,自卫身家”。

       1927  奉天省警务处长陈奉璋到营口,召开营口、海城、盘山三县警甲联防会议,联合“剿匪”。

       1932  日伪统治当局为镇压抗日力量和对人民群众严加统治,特成立6个警备区,营口、盖平及辽阳、辽中、台安、盘山、海城、复县8个县划归辽河警备区,王殿忠任伪警备区司令。

       1949  月初开始,连续降雨,1516两日,降特大暴雨,辽河水两次出槽。市内倒塌房屋2765间,半倒塌4038间,危房1431间。死亡6人,伤10人,市郊农田被淹。

       1958  市委召开全市各单位负责干部会议,提出全党全民总动员,大干15天,千方百计挖掘钢铁和有色金属资源,坚决挖出5000吨钢铁,支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

       1970  营口市举行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4周年游泳大会。会后,1700多名游泳健儿畅游辽河。

       1971  630分开始,营口县吕王、建一、黄土岭、周家、汤池、旗口、官屯等公社遭受狂风暴雨和特大冰雹袭击,受灾面积8.68万亩,损坏树木近30万株,倒塌房屋493间,死亡1人,伤69人。

       1986  13时至17日凌晨,营口县大石桥镇降大暴雨,12小时降雨128毫米。由于雨大势急,使一些工厂、粮库等单位进水,造成停工停产,物资受损,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97万元。

 

717

 

       1911  营口商业学校本科甲班毕业生李德新、陈青山赴日本留学。

       1913  美国驻营口领事科思德回国,比科夫接任。

       1933  伪营口航政局在营口旧市街三义庙成立。局长李凤翥、“技正”田中秀一、“属官”义代清一郎。

       1945  日伪当局要求营口第一国民高等学校学生去“勤劳俸仕”(奴役性劳动)。三年级学生到营口纺织厂,四年级学生到海城县外皮子挖沟。中共地下党员卜昭敏与于济民、房仁民等秘密碰头,鼓励同学们消极怠工、罢工、逃跑。

       1948  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东北民字26号命令,将辽宁省与辽南行政公署合并,称辽宁省政府,省主席张学思。省府驻瓦房店市。所辖区域为:北宁路沈锦段以东、以南2个专区、4个市、14个县,91日正式工作。营口市、营口县、盖平县隶属辽宁省。

       1989  17~18日,营口县遭到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61毫米。全县受灾严重的水、旱田10余万亩,大部分村通讯联络中断,部分道路被冲毁,有4人在洪水中丧生。

 

718

 

       1932  营口税关复州湾分关主任3等稽查员张祖寿秘密搭乘帆船,携带印信文卷,潜往山东龙口。

       1946  根据国民党总税务司电令,营口港暂缓开放,凡外洋客货船只,一律不准进港,本地船只不准出港。

       1958  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发动群众立即投入农业抗旱的紧急指示》。营口县大旱80天,西部水田苗旱死22.5万亩。市抗旱指挥部动员市区机关干部、中学师生参加抗旱。营口县政府组织群众采取一切措施,大力挖掘各种水源。

       1969  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后,国家地质部第一物探大队和国家测量总局天津测量队在熊岳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设立地震观测站。该站19715月并入营口地震台。

       1988  营口市工农路(南起东检查站,北至旱河桥)扩建工程竣工通车。该路长3.6公里,宽23米,解决了营口市东北部出口车辆拥挤问题。

       1989  178时至188时,营口市突降暴雨,市内降雨量达151毫米,营口县降雨量达161毫米,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损失和困难。营口县暴雨成灾,12万亩庄稼灾情严重,水果损失350万公斤,房屋倒塌617间。灾情造成城乡直接经济损失5762万元。盖县青石岭、高屯、榜式堡、团甸等处12个村遭受暴风雨袭击,致使山洪暴发,农田被淹,部分土地、河堤被冲毁。受灾农田7850亩,其中绝产900亩。冲毁土地60亩、乡路10公里、河坝100余处、桥涵1座。因灾减产粮食150万公斤、苹果5000吨,造成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719

 

       1879  山海关税务司休士向总税务司赫德报告18767月至18796月营口开办邮政业务情况。

       1925  北京一名学生代表抵达营口,宣传及号召为上海工人募捐。这是北京学生派赴东北三省的10名代表之一。营口警察厅接到禁止北京学生入境的电令后,立即派出两个署长带警察查访,劝其出境。

       1946  海关总税务司署电令,营口港为暂缓开放对海外贸易港口。

       1973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毛远新一伙炮制的下乡青年张铁生的一封信。全市中小学学习“白卷先生”张铁生的所谓“反潮流精神”,随后各校实行开卷考试,造成严重后果。

       1981  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本月19日至30日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举行,营口籍运动员李月久获跳马冠军。

       1996  19~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到营口视察。

 

720

 

       1923  山海关在中华邮务局查获辽阳王某等人收的3件邮包夹藏鸦片136两,没收焚毁。

       1927  即日,山海关实施国民政府公布的《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

       1948  中共辽南省委发出目前辽南情况特点与敌占区边沿区的工作指示,指出:“目前整个东北敌人正在集中力量困守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孤立的死点,敌人正在四处抢夺粮食,企图打通营口海陆供应线。由于敌人有其不可克服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兵力不足与不敢分散,势必加速其被消灭的时间”。

       1949  拂晓前,公安干警将几处正在活动的一贯道人员逮捕。此前,他们三五成群秘密集会,偷设佛堂,大造谣言,搞“暗修”。通过审讯,计查获点传师、坛主32人。还发现辽南道首王世臣潜入海城、英文元潜入沈阳活动,市公安局迅即派人把他们逮捕归案。

       1982  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在营口召开全国地热利用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熊岳地热试验站,对以发电为主的梯级利用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1985  凌晨3时至10时,一场暴雨、大风和冰雹袭击营口城乡。有19个乡(镇、场)灾情严重。农田受灾面积50.63万亩;冲毁县、乡级公路229.8公里,桥涵59座,水利工程117处;刮倒树木40万株;倒塌房屋3507间。

       1990  20~22日,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到营口视察。陪同李贵鲜视察的有辽宁省政府秘书长崔玉昆、省委副秘书长唐铁汉、省人民银行行长鲁志宏等。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新良向李贵鲜汇报了营口新港经济区的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李贵鲜一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营口新港经济区53平方公里起步区和原出口加工区0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参观了墩台山上的鲅鱼圈港区微波站;观看了营口港三突堤杂货码头作业现场,并听取了营口港务局和鲅鱼圈出口加工区关于港口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汇报。

 

721

 

    1932  伪满洲国强迫接收东北各邮局。

       1954  盖平县划归辽阳专员公署管辖。

       1977  伊朗地下水观测考察组到营口考察地震预测情况。

       1984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郊区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

       1988  辽宁工运学院营口分院(原营口工人大学)成立。

       199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营口市消防支队对外改称营口市消防局。

 

722

 

    1860  英、法两国军队万余人乘船先后到金州等处居住月余,诡称避暑。是日,清政府命奉天府尹景霖火速前往盖州等地,劝令各村庄举办团练,倘“洋人”登陆,即齐心抵御。

       同日  没沟营有团练2000余人,奉令抵御“洋人”登陆。

       1900  清廷谕示东三省将军和晋昌:“各省如有战事,仍应令拳民(指义和团民)作为先驱,我则不必明张旗帜,方于后来筹办机宜可无窒碍。”

    1903  本埠粮价上涨,兼海关监督格罗斯下令“禁止装运杂粮出洋”。

       1910  张兆麟在小红楼戏园组织义演3天,赈济灾民。

    同日  奉天洋务局总办兼东三省盐务使陆宗舆在营口进行5天宪政考察,26日离开营口。

       1919  修订实施《民船管理规定》。

       1920  财政部税务处令山海关税务司在奉天筹建关栈事宜,并附发《洋货保运奉天存储关栈试办章程》,计8条。

       1922  埠区发生千余例霍乱病人,因治疗及时,无死亡。

    1933  日伪当局修订实施关税法令,首次修改中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改变中国抵制日货税率。

       1958  国家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到盖平县太阳升共产主义农场视察,并将斯大林赠送给毛主席的“苏高雪”良种马第二代赠送给农场。

       1988  由中国邮票博物馆提供的珍品——中国大龙邮票,在营口市文联展览厅展出。该邮票是清政府于1878年在上海、天津、北京、营口等地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723

 

       1855  盗艇30余艘扰奉天金州海口。

       1904  23~25日,日俄两军在大平山会战。战火波及今营口地区184个村屯,4252户、2万多人遭受战火灾害,死伤150余人。

    1930  “满铁”附属地旭公园(今人民公园)内建成游泳池,池长50米,宽16米。

       1947  中共胶东北海特委统战部培训科科长王世昌,派中共党员王淑卿、李郁香从山东黄县出发到营口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住在西大庙渔市场附近的范培兰家里。119日王淑卿、李郁香回山东向北海情报部汇报工作。在从营口乘船返回山东途中,风浪造成海事,王淑卿、李郁香遇难。

       1949  中共辽东省委任命阎志遵为市委书记、刘金声为市委第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建平(宣传部长)、任之(职工部长)、王哲(公安局长兼社会部长)、周材(航政总局局长)、吴一飞(航政总局副局长)、余坚(东北警务总局局长)、谢红胜(纺织厂厂长)为市委委员。

       1960  营口市文化局系统袁阔成、黄威出席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

       1967  营口市“红卫兵”造反总司令部与盘锦垦区“五·一六”造反派联合冲击盘锦垦区人武部,抢走步枪2000多支,运往营口。

       1982  营口市伊斯兰教协会、回族群众800多人,在清真寺院内举行庆祝大尔代节(该教传统节日)及新建营口清真寺大殿落成典礼。有百年历史的营口清真寺,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1979年在原址重新修建礼拜大殿。

       198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营口支队成立。该支队是由原市公安局武警科、边防分局、边防检查科、消防大队组成,是党和国家的一支武装力量,担负党和国家安全保卫的重要任务。

 

 

724

 

       1878  天津大昌商行经理刘桂芳与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签约,在试办海关邮政的口岸创办华洋书信馆,负责邮件邮递工作。刘桂芳派俞心斋在营口西大街保安堂药店挂牌营业。(由于经营亏损于188210月停业。)

       1896  22日以来,海城、盖平和营口等地遭暴雨袭击,泛滥成灾。

       1904  日军侵占大石桥。

       1908  鲍家区暴雨成灾,山崩水涌,冲毁民房与田园,人畜伤亡惨重。

       1912  《民生报》创刊,主笔胡子晋。该报反对帝制,具有民主进步思想,每期发行1500份。

       1928  中共满洲省(临)委向中央作出《关于四至七月工作情况》的报告。在谈到反帝工作时指出:“我党之在营口,三四月才有组织。当济案(指192853日,日本出兵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军民造成的济南惨案)发生至奉天炸弹案(指192864日,日本帝国主义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事件)发生的当中,营口党(支)部以极少的同志无数次的号召各校学生,用灰色团体的名义组织各校发动学生,共20余人,作为学生中反日的中坚。同时在工人中亦从反日工作中开发新的组织。马路电杆上亦发现我们的传单。不幸影响尚未扩大,负责同志即被通缉,使党的(工作)进行受一时的影响。”

       1932  日伪当局春季声称要接收辽宁邮政管理局,全省邮务员工曾通电抗议,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日,营口邮局遵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命令,贴出通告,“邮局已无法再行维持所有业务,只得暂行停办”。绝大部分员工领到路费后,携眷属同全省1300多名邮政员工撤到关内。

       1933  抗日义勇军袭击牛家屯的日本福昌公司、兴亚公司。

       1935  伪营口县警察局奉省警务处令,指定牛家屯、田庄台、二界沟为鸦片零卖点,并发给营业执照。

       1947  万福县在熊岳镇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追悼杨运等烈士大会,纪念为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1948  中共辽南新五地委在营口市召开地委扩大会议。焦若愚政委做形势报告;阎志遵专员做关于支前问题的报告;宣传部长刘金声做关于土改纠偏问题报告。

      

725

 

       1894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军入驻汤池。

    1900  沙俄由大石桥派出步兵500人,骑兵100人,围剿大石桥附近的义和团。在辉庄屯杀害中国人240口,大人孩子无一幸免,烧毁民房数百间。

       1904  4时俄军逃跑。下午7时,日军侵占营口。即日,日军成立营口军政署。(驻营口的俄国炮舰于83日被日军在牛庄俘获。日军在营口设立兵站司令部和停泊场司令部。从730日起,日本军需商人通过海路向营口运送作战物资,为9月日俄两军辽阳会战作物资准备。

       1916  日商为控制电灯事业,在大石桥公会堂创立大石桥电灯株式会社。1026日送电,大石桥开始有电灯照明。

       1932  伪满洲国协和会成立。溥仪为名誉总裁,郑孝胥任会长。

       1933  伪营口税关管辖的营口海港检疫医院移交给伪民政部卫生司管辖,更名为营口海港检疫所。

       1941  因物价暴涨,日伪当局发布《价格等临时措置法》(亦称“七·二五”物价停止令),规定公定价格品以外的物品价格及运费、加工费等,至1942年末,不得超过本月725日之额定价格。

       1947  逃离营口的市长袁鸿逵返回营口,接替王家善的市长职务。国民党驻营口的独立第九师改称国民党暂编第五十八师,归五十二军建制,由五十二军军长覃异之指挥。

       1958  盖平县大雨倾盆,山洪急下,大清河流量1930立方米/秒,528平方公里土地被淹。15时,沈大铁路在团山乡王家岗村附近的“206──孔桥”处堤坝决口,冲断铁路918米,火车停运,造成工农业总损失1902.61万元。

 

726

 

    1900  7时许,俄军步兵500人、骑兵100人、携重炮4尊,从大石桥到营口邰家屯(今站前区富强里)炮击五台子奉军兵营。奉军统带胡志喜、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士兵与义和团共同反击俄军。1030分俄军撤退。盖平县城乡义和团300人,在杨师傅带领下,杀了洋教士,拆了铁路。同日,大批沙俄军队到达大石桥,一队开入营口,在水陆两面对义和团形成了包围。

       1904  日军高山公通少佐宣告:日军占领营口,对商埠区、港湾实施军政。日本营口军政署下设副官部、司法课、土木课、经理课和警务课。警务课内设看守所、监狱、检疫所、屠兽场、2个分遣所、7个派遣所,共有警察398人。日本营口军政署用残酷手段统治中国人民。对营口百姓规定各种刑罚。死刑者一律砍头;苦役则进行繁重劳作;枷刑则项戴木枷,白日示众,夜入苦囚所;笞刑则用竹板打被囚禁人的大腿;责罚妇女则打嘴巴。

       1905  日本人中岛真雄在营口创办《满洲日报》创刊。该报五版的上三栏为中文版,栏目有“宫门抄”“奏议”“中外要闻”“营口杂记”“小品”等,社址在重盛街(今通惠门里)。1907年中文《营商日报》创刊,该报取消中文版。

       1914  盖平县降雨、冰雹2小时,纵横10余里,受害面积15705亩。

       1973  在盖县杨运公社头道沟大队遭受洪水灾害时,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邵延安和大队干部周锡品等人在抢修堤坝时,周锡品被巨浪打倒在湍急的河水中,邵延安跳入水中救出周锡品,自己却因力气耗尽而被洪水卷走,英勇牺牲。1013日,中共盖县县委、县革委会作出《向模范共产党员邵延安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共营口市委、市革委会追授邵延安为“模范共产党员”,并批准为革命烈士。

 

727

 

    1854  贼船三只闯入没沟营口岸,向商船、铺户逼索银两,焚烧商船。29日被清军兵勇逐出。

       1883  定营口炮台练兵营制。根据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鉴于原设的旗兵已被裁撤,重新招募新兵组成炮台马步练军营(又称道标营)。该营分中、前、左、右、后副、前副等哨,全营设管带、帮带、字识各1员,哨官7员、哨长9员,有马步兵540名。首任管带乔干臣。全营统归奉锦山海关兵备道节制。

    同日  天津宋某开办的宏聚和银炉开业。

    1897  山海关税务司哈巴安在职期间故去,穆厚敦(T.D.MOORHEAD)即日就任代理税务司。

       1900  俄军从营口败退途中,于大石桥迷真山与义和团相遇。义和团寡不敌众退走。俄军到处烧杀虏掠,仅夏家屯就有80余人遭杀害,四五百间房屋被烧毁。同日,俄军侵占熊岳城。

    1904  日本营口军政署令:俄国人立即撤离。俄民政厅长官古罗谢也及部分官员撤离营口。

    1905  营口商界抵制美货,拒绝卸下美孚洋行轮船的8万余箱煤油。轮船自纽约而来,商界于第二日在西大庙召集会议,一致同意不卸货,遂电告上海商会。美孚行恳求日商关东公司办理,情愿加价,将每箱工费一分六厘增至三分。日商贪利,欲招雇华工,装卸工人无一人愿为美商卸货。

       1906  山海关总巡查在某希腊人居住客栈房间中,查获德国产毛瑟手枪10支,子弹2000发。日本营口军政署将其没收,人员被驱逐。

       1964  营口市区连降大暴雨,辽河潮水倒灌,城区主要街道部分地段水深700~800毫米,房屋倒塌693间。

       1987  市电子仪器厂生产的9D~610电子琴实现国产化,结束了中高档电子琴靠国外来件组装的历史。

 

728

 

    1854  盜船连在奉天、营口、金州抢劫商船,登岸滋扰。

       1934  伪营口防空委员会成立。成员由伪县长、海边警察队长、警察厅长等人组成。

       1948  万福县1500多名中小学生和军政干校学生集会游行,抗议75日北平国民党军警屠杀东北请愿学生的罪行(75日国民党军警在北平屠杀自东北流入关内的请愿学生,死伤百余人,造成“七·五”惨案)。

       1957  营口市举行首次横渡辽河游泳比赛。91名运动员参加,市高中学生才志超获学生组第一名,营口纺织厂工人吴道生获社会组第一名。

       1960  受台风影响,营口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辽河水位猛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营口县水源公社魏家塘处辽河大堤多处决口。驻军3500多人和市领导参加抢险。营口派出各种舰艇船只,辽宁省委以及旅大市、大石桥镁矿,或派飞机空投救生物资、或派船、或送物。灾后统计,受灾面积127.8万亩,成灾人口百万余人,倒房25236间。国家拨救灾款200万元和棉衣、被、鞋、帽等。灾区收到本市和全国各地捐赠的大量粮食和物品。

    728日~810日,盖平县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达296毫米。中共盖平县委召开防汛防风紧急电话会议,部署抗灾工作。有1.2万多人昼夜坚守汛情严重地段。83日~ 4日,矿洞沟、高屯、万福、梁屯4个公社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受灾严重。大清河水达到2600个水流量,碧流河水达到2500个水流量,熊岳河水也超过了警戒线,达到380个水流量。大清河、碧流河出现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泛滥成灾。高屯、团甸、太阳升、矿洞沟、万福、梁屯、什字街等公社共有74个生产队遭遇大水灾,盖平镇也遭受洪水的侵袭。全县共有122608亩农田被大水冲毁,受灾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1.2%。其中被山洪冲刷消失的土地28362亩,受灾农田减产5成以上的56364亩,减产5成以下的37882亩。另外,矿洞沟、万福、什字街、梁屯、杨运、高屯等6个公社13万亩农田遭受67级大风袭击。

       1976  凌晨342分,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营口地区,无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1982  营口海运公司“蟠龙号”货轮出航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营口货轮第一次出航国外。

       1989  鲅鱼圈区红海办事处西红海村村民关凤武、邢文凯、邢文孝、邢德元、邢世武和四川民工李生平、陆连国等人,合力救出落水儿童。69岁的关凤武老人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牺牲。824日,市委、市政府和鲅鱼圈区委、区政府分别授予关凤武“模范公民”和“舍己救人模范村民”光荣称号。

      

729

 

    1859  牛庄尚未开市,但外国商船不断抵牛庄贩卖“洋药”(鸦片),收购豆饼。是日,清廷命盛京将军玉明严禁外国商船入口贸易。

    1904  新任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道员兼山海关监督文韫通知日本营口军政署,中国官署将从锦州迁回营口,遭日军拒绝。    

    1929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给中央和全总的报告》中记述,“营口:有同志两人,最近来信说,工作有办法,已介绍一工人同志(入党)。但不知实际情形如何,计划如有相当人即可派去开辟。”

    1932  霍乱病流行,埠内患者177人(死亡77人),埠外患者79人(死亡43人),共计患者256人,死亡120人。伪营口县防疫委员会已对埠外居民进行预防注射。对尚未注射者,禁止外出活动。

       1962  营口市师范学校首届毕业生250余人,被分配到营口市、县各中小学校任教。

       1978  国家计委批准营口港鲅鱼圈港区新建工程计划任务书。一期工程规模:新建万吨级泊位6个,中级泊位2个,计划年吞吐能力300万吨。同年1011日,国家交通部决定,由营口港务局组成鲅鱼圈港口建设筹备处。

       1986  日本涂料株式会社技术部部长伊丹庆辅,到营口市向阳化工厂进行技术指导。他是营口市人才引进的第一名国外技术专家。

 

730

 

       1842  英舰由定海(今浙江省境)北上,清廷准盛京将军禧恩奏,于沿海可通陆路地方挖掘壕沟,排钉木桩,散布蒺藜以资防剿。

       1879  是日至810日,连日降大雨,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丈余,大清河两岸31个村屯被淹。洪水毁坏民房2678间,淹死62人。正黄旗、正白旗、镶黄旗的旗户住房被洪水冲毁1450间。

       1900  俄军进犯盖州城,义和团与部分清军在城外董家沟进行阻击。

       1904  日本营口军政官与仓喜平少佐布告埠民:“苟有违命背约,致碍我军行动者,必予严罚,不予稍微宽贷”。

       1915  连日大雨,辽河水暴涨,境内商户宅院、街路皆成汪洋。

    1929  因日本警察署无故将附属地车捐由每日2角提高到每日7角,营口马车、人力车工人抗议,并表示不改变上述做法,将不再在南满营口车站拉客。工人的要求没有得到解决,举行集体罢业。致使来往营口的旅客极大不便,引起日方恐慌,并派人调查及调解。

       1932  伪营口警察署改称营口警察厅。该厅直接由省长掌管,厅内设警备、特务、保安、司法、卫生等科。

       1933  《营口县志》(上、下二册,共23篇)出版发行。它是营口第一部印刷出版的县志。该书初稿由于在藻编辑,历时6年多,于1926年完成。1930年营口县县长杨晋源聘请王庆云为编辑主任,重新补修,193112月脱稿。1933730日印刷出版,16开,432页,它是把蜡纸铺在钢板上刻写后,用油墨印刷的。

       1935  日伪当局制定推行保甲制度三年计划,宣布当年在50个县实行,第二年与第三年继续各在49个县和60个县实行。几乎遍及东北全境。

       1949  辽河支岔决口91处。以后,又陆续决口42处。营口县水源区决口88处,旗口区决口27处,受灾面积271684万亩,其中绝产面积8.46万亩。此次防汛用工163772个工日。

    同日  东北人民政府成立东北海关管理局,关税局改称海关。

 

731

 

       1904  日军总司令大山岩到盖平。

    1927  为掠夺东北煤炭资源,日本“满铁”于上年投资修建的牛家屯煤炭码头竣工。该码头长360米,宽7米,引桥长12米,宽4米,堆煤场地10.1万平方米,可储煤40万吨。有专门建造的千吨以上运煤船。

    1928  辽河上游浚河工程之一双台子新开河道竣工。本年开通使用,辽河淡水量大增,新开河内民船往来甚多。

       1929  营口总商会召开会议,研究平抑物价问题,会长郝相臣提出平抑物价办法。

       1932  14时,日本人在新市街地方事务所召开紧急警备协商会议。日本警务署长青木、警部今村、宪兵分遣队长佐藤、地方事务所长门间等24人参加。会上决定将在营口的日本警察、宪兵、在乡军人编成3个小队,由宪兵队长佐藤统一指挥,分别在牛家屯、欢心甸、三不管(今站前区万友街)等处防守。另派王殿忠部向石桥子方向侦察。

       1952  上海、苏州等地10多家小乐器作坊经过动员迁至营口,于10月成立地方国营营口市东北音乐器具工厂和音乐器具分厂。负责研究、开发、生产口琴、提琴、手风琴、钢琴等多种乐器。

       1971  731日至81日,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普降大雨。辽河高水位持续一周。营口县西部水源、沟沿、石佛、高坎等公社洪水成灾。营口县主要领导组成一线指挥部,率1200人抗洪大军,携带大量抗洪物资、车辆,奋战两昼夜,排除了险情。

       1985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营口市由乙类升为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按照规定,对于到营口的外国人和因公出国人员,简化手续、放宽限制。

       1995  市防洪前线指挥部在青天闸组织专家对汛情进行会商,对抢险工作作出部署。市长李洪彦指出:当前防汛要做好两大项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保辽河大堤。二是对13个村的23万名群众马上组织撤离。市委书记曹福佩强调,当务之急是把严峻的形势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到基层组织群众疏散。同时要落实好保大堤的各项措施。市领导许卫国、朱雅轩、张其祥、宋宝玉参加。

    中午,根据上游泄洪的危急形势,市长李洪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驻军115师求援,驻军领导立即到抗洪指挥部请求任务。营口军分区政委李文在抗洪第一线协助市领导指挥抢险。晚745分,115师炮团41辆汽车赶到抢险第一线。

    百年未遇洪峰夜过辽河,4000名干群官兵上坝保大堤。曹福佩、李洪彦、许卫国、张其祥等领导亲赴辽河大堤指挥抗洪抢险,要求力保辽河大堤,战胜辽河洪峰。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