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助推脱贫攻坚---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助推脱贫攻坚

2019-10-21 16:30:28  阅读次数:7274 次

 

市工商业联合会

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不仅可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实现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对于破解脱贫攻坚难题至关重要。

一、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市共有644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底,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500个,占77.6%;无收入的144个,占22.4%。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经营收入、发包收入、投资收入、补助收入等,其中年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44个,50-100万元的村1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总资产24.18亿元,负债7.58亿元。

2017年开始,我市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每年按照全市农村总数5%-10%的比例,择优选取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入“孵化池”予以重点扶持。到2018年底,全市投入扶持资金近1.23亿元,培育省、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151个(省级试点村36个,市级试点村115个),指导443个村确定了意向性投资项目,消灭“空壳村”144个。

二、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总体偏弱。2018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仅占2%,无收入的村占22%。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老边区8个,占16%;大石桥市28个,占11%;鲅鱼圈区4个,占8%;盖州市12个,占4%。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经济增长势头不强。

二是产业项目选择困难。部分村在确定产业项目过程中,对自身定位不准,对市场研究不够,存在盲目跟风市场和项目趋同的现象,造成选择的项目定位不高,潜力不足,特色不明显,前景不乐观。还有部分村过度追求投资短、见效快的项目,将扶持资金投入到产业链较短、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项目中,因受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往往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赔本。

三是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不想发展;怕冒风险、承担责任不敢发展;自身知识能力水平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会发展。部分村民集体观念不强,对村干部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不关心,已习惯村集体资产分包到户经营,只愿意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利益而不愿承担市场经营的风险。

四是监管尚不完善。行政主管部门对政策的落实缺少事前培训、事中指导和督办,只有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事后监督,导致一些村干部没有吃透政策,对推进项目很茫然、不知所措。村级财务监管体系不规范,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各乡镇均撤销了经管站,缺乏第三方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监管。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乡镇财务报账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化运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网络化管理推行迟缓,现代科学监管体系亟须完善。

五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融资机制不完善,缺少资本积累和有效抵押担保物,导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资,项目推进乏力。在扶持资金的支持上,有的地方存在以“指标文”替代资金顶账现象,导致扶持资金变成一纸空文。激励机制不健全,责权利得不到有效体现,很难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缺乏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部分村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存在畏难心理,担心投资项目失败受处分,干事畏手畏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策落实落地。

三、发展壮大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一是选优配强带头人。选择政治素质好、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带头人,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要选派好驻乡村干部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让村“第一书记”成为政策的落点、致富的支点和集聚资源的连结点,激活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交流学习和示范引领。树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村,编写典型案例下发,为各村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样板。组织村干部到典型村和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开展项目观摩和座谈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三是完善考评机制。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村班子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村干部工作政绩挂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用人机制。四是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制定出台奖励制度,提取村集体经济项目当年收益的一定比例奖励村干部。探索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负责者负责,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二)因地制宜选择产业项目。一是以本地实际为出发点。瞄准产业化的方向,从各村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出发,精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养殖等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对接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和农业观光等项目。要防止跟风选择项目,不搞一刀切。二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要研究和契合市场需求,跟上市场节奏,有针对性选择产业项目,并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方向,确保项目竞争力。三是以充分论证为保障。项目评审“专家组”要多方严格论证,严守准入门槛,把好项目审批最后一关。要发挥专业和信息优势,不断充实、优化孵化项目库,为村级集体经济选择项目提供借鉴。四是推动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加强与农业发达地区、涉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高起点、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项目,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逐步提升产业项目的整体水平。

(三)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适度开发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山林等资产,采取规模化经营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盘活存量型,盘活旧村部、校舍、厂房、设备等村集体闲置资产开展经营活动三是土地流转型,通过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四是产业带动型,依托已有产业优势投资或入股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五是服务创收型,创办各类生产服务性实体,提供技术、信息、加工、物流、仓储等有偿服务。拓展农业新功能,创办家政、养老、绿化等社会服务性实体六是旅游引领型,发展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体验、乡村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七是“飞地”发展型,资源匮乏村依托资源丰富村发展集体经济,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八是对外投资型,对外投资或入股兴办经济实体或异地购置资产出租等。

(四)推动经营管理规范化运作。一是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赋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权二是从实际出发采用经营方式。独立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法人经营实体。如盖州市九寨镇九寨村利用荒山资源,开发建设鸡舍养殖肉鸡项目。联合经营:采用“村村联合”、“多村联合”等方式,联合开发,抱团发展。如老边区柳树镇西岗子村、石灰村等5个村联合与饲料加工企业合作,开展畜禽养殖项目。承包或租赁经营:即把集体经济项目的经营活动承包、租赁出去,优点是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但缺点是收益不高。股份合作经营: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企业、投资人)+村民”等形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科学设计用工模式。探索实行以劳动力、资金入股或承包等方式,解决雇工出工不出力等“大锅饭”难题,切实调动雇工积极性。四是建立利润分配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配政策,推动责权利相结合,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五)加大扶持和保障力度。一是强化领导和督查。进一步加强由组织部门牵头,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协调和解决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推进不力、进度迟缓的相关乡(镇)领导和村干部采取组织措施。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禁用“指标文”方式顶替专项扶持资金,确保扶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协调农业、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探索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保驾护航。三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库”的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立项、发展提供“金点子”和“技术把脉”。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院校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和项目等,在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给予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减免税收等支持。简化证照办理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五是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清产核资,依法清查农村违规占地等侵吞集体资产行为。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及股权量化工作,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建立我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六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农村“三资”网络化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