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营商回归 助推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政协营口市委员会


加快营商回归 助推家乡发展

2018-04-25 23:51:25  阅读次数:11525 次

加快营商回归  助推家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营口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民营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也逐渐形成了遍布北京、上海、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营口藉商人群体。这是营口的骄傲,也是营口的财富。如果能够切实发挥外埠营商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营口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商业力量,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全面振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市推进项目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后,为切实发挥市政协委员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助推我市营造亲商、兴商、安商、尊商的良好氛围,市政协于2月24日组织召开“营商携手同心,助推家乡发展”企业家委员座谈会,鼓励委员在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项目建设添砖加瓦,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营商回归”献计出力。会上,企业家委员们共同向全国各地营商发出《呼唤“营商回归”倡议书》并提出许多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市政协又走访相关部门,联系外埠营商,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如何促进“营商回归”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调研论证,我们认为,当前,我市政治生态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国家战略支持政策多重叠加,自贸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保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备,产业基础工业体系逐步健全,港城互联互通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群体高度重视,加之营商与营口的天然亲情无法割断,这些都为“营商回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号召营商回归适逢其时。

但是,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制约“营商回归”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等负面舆论依然存在,旧有不愉快经历给营商回归带来不良影响;二是许多营商离乡日久,当地社会环境和人文关系相对稳固,对营口了解熟悉不够;三是外埠营商底数不清,招商精准度不高,未能针对域外营商个体特点和需求来谋划推介项目;四是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作方法和政策体系,缺乏对“营商回归”的科学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方式;五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部分产业缺乏足够的生产要素配置和上下游配套,难以吸引高端产业落户营口;六是税收、土地、融资、物流、社会保障等政策优惠程度与先进地区比较尚有差距,企业投资运营压力相对较大;七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不浓,高素质人才发展空间不大。

作为营口人,外埠营商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回报故土的强烈意愿;但是,作为企业家,他们又必然要对投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对商业行为进行严肃评估,谋取企业及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而,促进“营商回归”仍任重道远。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筑牢“营商回归”的坚实基础

1.优化从政环境。一要从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入手,促进从政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步优化、相得益彰,做到政商之间,既清清白白、合法合规,又真诚交往、携手共进。二要梳理现有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专项整治机制、检查督查机制和投诉举报机制。三要“放管服”改革为核心,公布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投资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清晰的政府公共服务图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缩减行政审批权限,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举措,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减少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四要推动形成良好的市场运行规则,以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作为促进营商回归的强烈信号和根本保障,做到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让广大营商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监管力度。一要依据《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把握监管尺度,紧盯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对群众高度关注、反应强烈的问题,集中开展好“9+3”专项惩治行动。二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八个凡是”的要求,凡是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章、文件一律清理、修改或废止;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审查、投资限制、资格认证、中介服务、行政收费一律取缔;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营商回归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三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明查暗访工作,发挥督查督办作用,做好涉企投诉案件办理,切实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四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通过开展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专项评估,促进营商环境强项持续做优做强,倒逼营商环境弱项补齐提升,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3.构建“诚信营口”。一要弘扬“河清海晏、开放包容、诚信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以诚立德,守信践诺,以契约精神和诚信政府的积极作为,协调处理“营商回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生动实践,取信于社会、取信于企业、取信于内外营商,彻底破除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伪命题。二要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治理格局,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信用环境,以良好的第三方评价作为口碑招商的切入点,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着力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三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高效畅达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支持企业和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以“诚信营口”建设,助力营商回归,助推家乡发展。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营商回归”的长效机制

1.制定详尽规划。立足我市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组织各职能部门和专家团队,分析论证“营商回归”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使“营商回归”与我市重大发展战略相一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推动项目建设相适应,与技术人才需求相协调,形成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社会公益回归等全方位、全天候的回归格局。提升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保证“营商回归”起点高、方向准,让社会投资更趋于理性务实,达到“量质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2.完善工作体系。一要成立支持营商创业创新促进营口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内容、目标进度和责权范围,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发改委、投资促进局、贸促会、统战部、工商联、侨联、台办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园区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二要由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做好外埠营商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了解外埠营商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所从事重点行业、企业体量及运营状况、在当地影响力、当前主要需求、未来投资方向等,尽可能详尽掌握营商信息,积极与有投资意向的营商开展对接互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多层次、立体式回归平台体系。三要完善“营商回归”综合协调机制,制定具体的引进路径、举措和绩效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营商回归”工作方法和考核体系,将营商回归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范畴。

3.强化协调跟进。一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抓总作用,切实调动各部门力量,由统战部、工商联、营商会负责组织发动和回归意见捕捉,投资促进局负责协调推动,发改委负责对接洽谈和项目生成,其他成员单位负责要素保障、项目服务、营商礼遇等工作,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社会公益回归等专业性较强领域的回归工作由各专业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共同开展项目会审、工作督评、年终考核等。二要加强对营商回归的统筹与指导,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要及时协调跟进,各县(市)区要成为营商回归的主力军,由党政领导带头联系营商、谋划项目、服务落地,做到领衔包干,一抓到底,使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兵团作战之势。三要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全方位加大对营商回归政策的宣传力度,将推进举措及时传递到内外营商中去,及时发现树立典型,给予表彰奖励,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4.发挥辐射作用。一要不断丰富营商回归的内涵,多层次建立回归平台和承接载体,注重回归质量和落地效益,招引更多涵盖领域广、产业素质高、市场前景好、对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力强的“大好高”项目,持续扩大营商进入的领域和空间,使回归重点逐步从产业、资金向资本、科技、人才、总部,乃至环保、扶贫等公益领域拓展。二要“营商回归”作为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整合资源,科学分布项目,构建“点面结合”的招商引资新机制。以“营商回归”为龙头,嫁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强化磁场导向和滚雪球效应,“以优引大”、“以商带商”,吸引大批成熟型大产业大企业和高端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抱团落地,全方位激活国内外民间资本投资我市的热情,为区域长远发展打开新空间、提供新动能。三要“营商回归”放到更高更宽的视角来审视和推进,不仅重视投资、产值、利税等直接指标,更要关注对产业链完善、新增长点培育、市场生态改进等方面的影响,积极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促进对外开放程度稳步提升,不断加强区域竞争能力建设,积极放大“营商回归”的价值效应,使我市创新驱动卓有成效,全面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形成“营商回归”的洼地效应

1.加强政策引导。一要切实发挥我市集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于一身的政策优势,用好用足自贸区、综保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对标国际经贸准则,加快改革试验探索和系统集成,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强化招商引资和企业集聚。二要充分发挥港口的辐射作用,强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重点瞄准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围绕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链”,从科技、金融、信息化提升及品牌引领等方面对现有优势产业链进行“强链”,对重点优质品牌企业和高端人才适当倾斜、精准施策,进一步放大招商引资竞争优势。三抓住国家赋予的民营改革示范机遇,加快申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努力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四责成土地、税务、社保、电力等部门,比照先进地区的经验,探索实施更加优惠的综合性、保障性政策措施,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社会资源对接水平。五依托自贸区、综保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各类产业集聚区,打造专业承接平台,按照同区产业定位引进重大及核心配套项目,增加同区招商的专业性和产业关联度,提高各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对外开放度。六要在园区内探索建立“营商回归示范区”,以知名营商为主体招引回归项目,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七要完善落实中间人奖励政策,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并保证及时足额兑现。

2.打造服务高地。一要注重项目保障和推进工作,项目招引过程中,相关产业部门、审批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要提前介入,靠前服务,针对具体产业或回归领域,定期召开项目推进情况交流会,形势分析会,协调问题,兑现政策,形成共同解决问题、合理推进项目的工作格局,全力保障营商回归项目谋得好、签得下、落得快。二要在行政审批局专门设立营商服务中心,为营商回归创业、投资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无偿全程代办服务。三要按照“五个着力”要求,从解决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权兼并重组、降低税费负担等方面入手,逐一攻坚克难,处理好助力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四要切实解决回归营商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问题,使营商在项目回归、产业回归的同时,实现人的回归、心的回归。

3.加大金融支持。一要持续优化投融资政策环境,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由市金融发展局和市投资促进局联合制定实施营商回归企业和学子回乡创业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全力拓展银企对接,为营商回归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二要发挥地方性银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鼓励营口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开发更多适应“营商回归”的新型产品,拓宽面对营商的新兴业务,进一步提升资本聚集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三要由营口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或知名企业牵头组建“营商投资发展基金”,借鉴日本商社的模式,将内外各领域营商组织成一个大型经济体,壮大整体实力,降低融资成本,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四要引进国内外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在我市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让营商得以嫁接更广阔的资源,充分实现产融结合。

4.促进人才回归。一要整合现有闲置资产,利用废旧厂房,建立“学子创业园”,启动“家燕归巢——本土人才回归计划”,给各地营口籍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创业机会。二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成立由经济专家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团队,定期为营口籍学子进行创业辅导;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学子创业园”或众创空间开设“创业体验营”,以创业大讲堂、实践训练、科技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为在外求学的营口学子提供实习项目,鼓励和引导他们毕业后返乡发展。三要充分发挥营口市股权投资中心和“营口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基金”的作用,设立创新创业启动基金,加大对营口籍学子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四要大力推进营商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回乡创业创新,支持在外营商将科技成果投放到我市转化落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搭建“营商回归”的重要平台

1.定期召开营商大会。一要以今年首届营商大会为契机,策划一批重大招商主题活动,促成一批营商回归项目落地签约,为“营商回归”造声势、做示范。二要形成惯例,定期召开营商大会,举办“营商携手共进,助推家乡发展”主题论坛,设立“归雁奖”,公开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回归营商、回归学子、回归科研人员及促进“营商回归”的有功人员,充分发挥其对营商的感召作用,使营商大会成为招引营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将营商回归不断推向深入。

2.成立市营商联合会。一要切实发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各商会行会组织及全市非公经济人士作用,整合各相关团体已建立的各地友好商会,尽快成立“营商联合会”,为散布于各地的营商搭建统一的交流平台,增强营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从血缘、亲缘、地缘的角度形成商业联盟,从而使营商成为响誉全国、真正有凝聚力的商业群体。二要充分利用营商联合会的平台,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商会会员企业联谊会、企业家恳谈会等,调动异地商会和企业家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为营口招商引资、招贤引智牵线搭桥,切实开展以商招商、乡情招商、推介招商、精准招商,实现企业与家乡的共驘。

3.建设外埠“营商之家”。一要构建多维共赢的商会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各地营口商会建设,在营商相对集中地区建立营商组织,强化市营商联合会对外埠营口商会的沟通指导,使营商能够抱团取暖、共同发展。二要拓展营口各驻外办事处的职能范围,与当地营商会建立定期联络互访制度,经常性、主动性地为营商服务、替营商维权,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协调与当地的关系,给他们开展活动创造便利条件,使营口成为天下营商的坚强后盾。

4.开创“营商网络平台”。一要丰富促进“营商回归”的形式与载体,除长期在营口电台、电视台、营口日报等主流媒体设置“营商”专栏外,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网络的作用,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短信群发平台等自媒体,加大对营口全面振兴发展和招引“营商回归”的舆论宣传力度。二要尽快启动“营商网”作为官方新闻门户,将其打造成开放式、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集中介服务、政策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并设置电子政务端口,链接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群力的乘数效应。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营口市委员会